一些交易平台具有策略構建“嚮導”,允許用戶從常用技術指標列表中進行選擇,以構建一組可以自動交易的規則。例如,用戶可以確定,在特定交易工具的五分鐘圖表上,一旦 50 天移動平均線超過 200 天移動平均線,將進入多頭頭寸交易。用戶還可以輸入訂單類型(例如市價或限價)以及觸發交易的時間(例如,在柱線收盤時或下一個柱線開盤時),或使用平台的默認輸入。 然而,許多交易者選擇編寫自己的自定義指標和策略。他們經常會與程序員密切合作來開發系統。雖然這通常比使用平台的嚮導需要更多的努力,但它提供了更大程度的靈活性,並且結果可能更有價值。不幸的是,就像交易世界中的其他事物一樣,沒有完美的投資策略可以保證成功。 一旦制定了規則,計算機就可以監控市場,根據交易策略的規格尋找買入或賣出的機會。根據具體規則,一旦進入交易,將自動生成任何保護性止損、追踪止損和利潤目標訂單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,如果交易走勢對交易者不利,這種即時訂單輸入可能意味著小額損失和災難性損失之間的區別。